教育知道

教育知道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道 >

高考语文试卷在考完多久(2025高考语文考完,难不难)

剥茧教育 2025-07-12 09:27 8


本文共计218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钟。

2025高考语文结束!河南考生喊难,北京卷作文看不懂,上海题绕晕人,不同地区考生体验差异有多大?

高考语文试卷在考完多久(2025高考语文考完,难不难)

2025年6月7日11时30分,河南某考点外,身着蓝色校服的考生王同学向记者提及语文试卷结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表示现代文阅读部分选取两篇文本,第一篇为当代作家非虚构作品,涉及城市文化记忆的跨媒介传播,含3组图表数据;第二篇为鲁迅同期作家的散文节选,要求分析"窗"意象的三层象征义。作文题提供三段材料:老舍《鼓书艺人》中艺人在战乱中欲为孩童表演的片段、艾青《我爱这土地》诗句节选、穆旦《赞美》诗节,要求结合"声音与民族精神"写一篇议论文。

该考生称,现代文阅读题干出现"互文性""陌生化"等术语,而教材未系统讲解,导致第8题"分析图表数据与文本论述的逻辑关联"无法完整作答。作文构思时,因缺乏对穆旦诗歌的背景知识,仅能围绕艾青诗句展开,最终成文约800字,结尾段落未完成深化。

陕西考生反映命题与教学衔接问题

陕西西安某考点外,考生李同学展示其语文草稿纸,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区域留有大量修改痕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指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关于"人工智能与语言学习"的跨学科材料,包含欧盟语言政策报告数据、某在线教育平台用户调研图表,要求比较"沉浸式学习法与碎片化学习法的效率差异"。

古文阅读材料为《宋史·艺文志》节选,涉及宋代官修书籍分类体系,第13题要求"结合文本说明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文化意义",该考生称教材仅讲解《史记》《汉书》等个案,未涉及目录学基本知识。

作文题"梦境与现实的文字转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但其班级有3名考生因对"梦境叙事的文学功能"理解偏差,写成科幻故事。李同学预估基础题失分约18分,作文因结构松散,总分或低于100分,较平时模拟考下降15-20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考生质疑阅读考查方向

北京海淀区某考点,考生陈同学提及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选取意识流小说片段,要求分析"时间碎片化描写对叙事节奏的影响",并对比鲁迅《伤逝》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古诗词默写题出现《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上句填空,该考生称教材仅要求背诵节选段落,未涉及完整篇章。

作文题"数字时代的第二次呼吸"提供材料:某登山者用运动手环数据调整呼吸节奏,某作家用写作软件分析文本情绪波动曲线,要求探讨"数据理性与人类感性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同学表示,备考时侧重练习"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主题,对此类抽象概念的辩证分析缺乏训练,写作时仅能罗列科技利弊案例,未形成逻辑闭环。

同考场有考生反映,文言文翻译题"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因句读争议,导致"苟非吾之所有"断句为"苟非吾,之所有",译义完全偏离。

上海考生聚焦作文命题逻辑争议

上海徐汇区考点外,考生周同学展示作文题目"专业文本·转发传播·传世经典"的题干:专业期刊论文需经大众媒体转发才能成为传世经典吗?要求结合传播学理论与文学案例论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指出,备考时练习过"传统戏曲的现代化传播"等具体议题,而本题涉及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等学术概念,教材未引入相关理论框架。

现代文阅读选取日本作家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节选,要求分析"书信体叙事的时空建构",该考生称此类流行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在模拟考中罕见,第5题"比较书信体与日记体的叙事可信度差异"因缺乏理论支撑,仅能进行表层分析。

同校考生群体中,约40%认为作文题需结合具体文化现象,但30%表示对"传世经典"的定义标准存在理解分歧,导致立意方向分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截至6月7日15时,微博话题"2025高考语文难度"阅读量达4.7亿次,其中"现代文阅读术语超纲""作文题抽象化"等讨论占比68%。

教育博主"教学研究札记"发文指出,北京卷现代文阅读考查"陌生化理论",而该内容属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课程范畴;上海卷作文题涉及传播学理论,远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某省级示范高中语文教师透露,该校高三备考侧重高考真题分析,未系统拓展学术理论,导致学生面对抽象议题时缺乏分析工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争议焦点集中于两点:

其一,高考语文命题是否应严格限定在中学教学范围内?持"能力导向"观点者认为,考查文本解读与逻辑思辨是核心目标,学术概念的引入可区分思维层次;而"教学衔接派"指出,超纲术语会导致信息差,城乡学生对学术资源的接触差异可能扩大分数差距。

其二,作文题的抽象化是否背离"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本质?数据显示,北京卷、上海卷作文题的"概念思辨类"占比达70%,而新高考卷"材料立意类"占比55%,有学者指出,抽象命题更适合选拔研究型人才,但可能忽视对普通学生真实表达能力的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下午数学科目开考,舆论焦点逐渐转移,但语文科目的命题争议或将持续影响后续年份的备考策略。截至发稿,教育部考试中心尚未就相关质疑作出回应。

走出考场的考生们,带着不同地区试卷赋予的独特挑战印记。

有人在抽象命题前皱眉,有人在超纲术语前迟疑,但每张试卷背后,都是无数日夜的伏案苦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考语文的争议,折射的是教育对能力边界的探索。愿这场关于"难"的讨论,最终沉淀为对每个学子努力的看见——那些在文字里跋涉的时光,本就是成长最真实的注脚。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