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普

大学科普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科普 >

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高校点评之东北电力大学)

剥茧教育 2025-06-27 09:08 4


本文共计203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钟。

发展历程

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高校点评之东北电力大学)

1949年,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成立,隶属于东北电业管理总局。

1949年,迁址长春,更名为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

1955年,迁至江城吉林,定名为吉林电力学校。

1958年,获批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

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

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2005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历史底蕴:✮✮✮✮

城市——吉林

吉林,别称江城,“雾凇之都,滑雪天堂”。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悫明。

采帆画袅随风轻,萧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窗户关起来,思念阻拦在门外;风铃随风摇摆,我们本就是一场意外。

风也吹不散我的孤单,吉林这城里永远有那松花谣。

吉林的风吹过了唐山吹到了江南,这里的我们有最多的浪漫。

思念的心永远不会变老,哪怕只能够拥有短暂的美好。

城市优势:✮✮✮

院校层次

吉林省主管,吉林省重点大学,是由国内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

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国内电力高校联盟成员。

学校层次:✮✮✮



学科建设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

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智能制造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信息

一级学科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

B类学科:电气工程

B-类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C+类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C类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C-类学科:土木工程

学科建设:✮✮

优势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核工程与技术、环境工程、会计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强烈推荐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特别推荐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专业热度:✮✮✮✮

科研平台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多能源互补高效供能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能源高效洁净开发利用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平台:✮✮✮✮



保研情况

东北电力大学2023届146人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2023届保研率为3.54%。

保研情况:✮✮✮✮



录取排位

2024年,东北电力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生源质量整体上和广东工业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国内计量大学相当。

考虑到东北电力大学的发展情况,估计今后的生源质量将是相对稳定趋势,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录取排位:✮✮✮

关注东北电力大学的N个理由

吉林省属高校,吉林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工科特征明显,工科学科设置齐全。

电气、能动、控制、计算机等是学校的优势学科,时下热门之选。

学校以电气和能动方向为主要特色学科,电力系统内声誉良好。

和同类同档院校相比,考生关注度较低,有一定的性价比。

诱惑力指数:✮✮✮



江南之东北电力大学影像

新国内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原电力部直属本科院校,电气行业院校之一。

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国内电力高校联盟成员。

电气和能动学科,就业竞争力好,可对标国内中等211院校.

招生的热门工科专业多,就业景气度高.

吉林省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发展趋势良好。

院校声誉:✮✮✮



在江南的心里,东北电力大学就是这样的呀!

看完这篇文章,请做:

1、点赞,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

2、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的伙伴.

3、留言,希望能听到你不同的声音.

谢谢你的支持,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