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普

大学科普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科普 >

西安科技大学怎么样(高校点评之西安科技大学)

剥茧教育 2025-07-01 09:07 5


本文共计206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钟。

发展历程

西安科技大学怎么样(高校点评之西安科技大学)

1938年,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成立。

1957年,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被调整至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

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和地质两系为基础建立西安矿业学院,隶属于煤炭工业部。

1998年,学院划转至陕西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

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

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2024年,成为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22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历史性突破。

历史底蕴:✮✮✮✮

城市——西安

西安,别名长安、镐京,,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唐诗宋词,乐府诗集,都有长安。大明宫前过,袖畔繁花生。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有一座城市,难以割舍;有一种怀念,曾经来过。

一弯千秋月,洒下满城雪,风儿未动心摇曳。这头人影乱,那边酒旗斜。

远处灯火在明灭,发黄的回忆,就是这地方,有前生的相约。

城墙上骑行散步、南湖边吹轻风,钟鼓楼前发呆,

碑林里晒太阳,睡意朦胧中畅想说不尽繁华的盛唐。

城市优势:✮✮✮✮✮

院校层次

陕西省举办并主管,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国家“双一流”重点培育高校。

学校层次:✮✮✮



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陕西省重点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

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

A-类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

B-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

C+类学科:机械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

C-类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优势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矿物加工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消防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电子商务、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强烈推荐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

特别推荐专业

网络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热度:✮✮✮

科研平台

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硅镁碳微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煤矿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



录取排位

2024年,西安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生源质量整体上和兰州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相当。

考虑到西安科技大学的发展情况,估计今后的生源质量将是相对稳定趋势,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录取排位:✮✮✮

关注西安科技大学的N个理由

陕西省举办并主管,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部省共建高校。

学校工科特征明显,工科各招生专业类设置齐全。

安工、土木、机械、测绘、地质、矿业等是学校的优势学科。

学校以安工、土木、机械等方向为主要特色学科,相关业界内声誉良好。

位于国家副省级城市西安,有一定的城市吸引力。

诱惑力指数:✮✮✮



江南之西安科技大学影像

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国内的矿业学院之一。

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国家双一流重点培育高校。

工科学科设置全面,就业竞争力好,毕业生声誉较好。

招生的工科专业多,考生关注度高.

陕西省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发展趋势平稳。

院校声誉:✮✮✮



在江南的心里,西安科技大学就是这样的呀!

看完这篇文章,请做:

1、点赞,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

2、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的伙伴.

3、留言,希望能听到你不同的声音.

谢谢你的支持,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