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7-19 09:16 3
本文共计94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分钟。
国内传媒大学2025年一共有25个艺术类校考招生专业,较去年减少1个,具体来说是增加了音乐剧、艺术与科技2个专业,而减少了艺术与科技、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3个招生专业。近两年均有招生的23个专业招生计划均为835人,而且每一个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均保持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变化。
起始于2024年的艺考改革,在全国全面实行“文过专排”的录取政策,在各专业招生计划完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录取结果是否会保持相对一致,这样是否在多年以后,会让高校招生体制和录取位次固化吗?
我们来看看国内传媒大学近两年均有招生的23个专业,学校合格证发放比例基本上都达到了顶格的1:4,最低的也达到了1:3.8,没有太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之下,同一专业近两年录取最低校考成绩排名位次差,有17个专业的位次差在20个名次以内波动,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摄影专业的65个位次和漫画专业的50个位次,另外视觉传达设计有43个、新媒体艺术37个、影视摄影与制作31个位次变动算比较大的波动了。
一旦艺术类专业校考招生出现招生计划人数、合格证发放比例、录取位次变化都非常小、甚至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那么“文过专排”的录取规则就会“僵化”,高校招生部门或者当地教育考试部门都将成为纯粹的信息传送带,那这样的高考录取机制有何意义?
以近两年的录取情况来看,部分专业的录取位次几乎没有变化。比如播音与主持艺术位次变化仅3个,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录取位次变化仅1个,表演、录音艺术、音乐表演专业录取位次变化仅2个位次,这只是2年时间的对比分析,如果一旦将来出现3年甚至5年或更长时间内,专业录取位次的变化均非常低,那么这样的录取机制意义何在?
很多艺术生及家长在提及2024年的艺术类录取体制改革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文过专排”模式,表面上提升了录取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求,但最终出现了“录取一大批文化成绩好的专业差生”,笔者虽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一种结论,但是在艺术类招生中,特别是纯艺术类专业的招生中,“文过专排”模式并不是一种好的录取模式,个人更偏向于综合成绩排名录取模式。
在国内传媒大学2025年录取中,最终录取位次录至2倍证以内的专业有17个,最高的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录到了1.2倍证以内;最低的是表演专业,因为该专业是23个专业中唯一的一个实施了“破格录取”的专业,而且破格录取也录到了第59名,其他录取相对靠后、录至3倍证以内的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学,另外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也录到了2.9-2.8倍证以内。
2026届及以后的艺术生们,想要报考国内传媒大学校考的考生们,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文化成绩、艺术类专业成绩等方面进行一个综合权衡后,才去确定自己是否参与校考集训,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万一自己冲进去”了的这种概率之上。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