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道

教育知道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道 >

高考总分多少(全国高考总分排行榜,749分还不是最优秀的)

剥茧教育 2025-07-19 09:25 2


本文共计13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分钟。

高考考了749分,居然连前三名都没进去!

高考总分多少(全国高考总分排行榜,749分还不是最优秀的)

这事儿听着就怪,现在的高考竞争,真是激烈到让人看不懂了。听说好几个省份都冒出来749分以上的学霸,这分数线是一年比一年高。

河南有个叫何碧玉的女孩,那才叫厉害。2000年的时候,她才十四岁,就考了个满分的750分!这消息一出来,全国都震动了。她后来直接进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又跑去美国,专门研究脑科学,成了一位科学家。

说到考试,就不能不提衡水中学。那里的学生,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一整天的作息时间排得比钟表还准。吃饭、跑操、上课,每一分钟都有规定。虽然这种模式考出了不少高分,可也有学生出来说,这种高压把人的创造力都给磨没了,脑子里除了做题啥也不剩。

不是所有人都走一条路。河北有个考生叫孟祥熙,高考成绩不算顶尖,他也没跟着大伙儿去挤那些金融、计算机之类的热门专业。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跑去搞了一个医疗科技项目,现在也做得有声有色。

重庆还有个叫郑雅文的,她本科是学文科的,这在很多人看来,以后出路就窄了。可她偏不信邪,硬是中途转去学了理科,最后还在竞赛里拿到了很高的分数。这就说明,只要自己想干,路子总能走出来。

现在网上还有个传闻,说2025年的高考,作文可能要用电脑来改了,就是那个叫AI的东西。据说这种AI批改,专门挑那些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文章给高分。要是真的这样,那以后光靠死记硬背、套模板可就行不通了,必须得真正会动脑子才行。

这让很多家长和学校都挺紧张的。

最奇怪的一件事,发生在2004年。那年有个叫张镇凤的考生,考了748分,就差一分满分!按理说这么高的分数,肯定是当年的风云人物。可怪就怪在,不管怎么查资料,都找不到关于这个张镇凤的任何真实信息,他到底是谁,后来去了哪里,到现在都是一个谜。

同一年,山东有个考生叫王瑞鹏,他高考考了729分,后来靠着竞赛拿的20分加分,总分才达到了749分。他后来去了中科院,一直安安稳稳地搞科研。你看,同样是接近满分的人,一个成了谜,一个成了科学家,路子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高考高分考生,已经不光是河北、山东这些传统教育强省了。江苏、四川、浙江这些地方冒出来的高分考生也越来越多。竞争比以前激烈了不知道多少倍。

考了高分,大学毕业了,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其实也不是。现在很多高分学生,毕业后都挤破头往金融、IT这些行业里钻,觉得这些地方挣钱多。可真正能混到顶尖位置的,又有几个呢?大多数人还是在里面当个普通的上班族,竞争压力一点不比高考小。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咱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教育部门现在总说要提升教育的公平性,要发掘学生的潜力。可现实是,很多地方的家长和学校,眼睛还是死死地盯着分数和排名。好像分数高低,就是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就拿那个竞赛加分来说,有的人是凭真本事,从小就对那个领域有兴趣,有天赋。可有的人呢?谁也说不准是不是靠家里有门路,能接触到更好的资源。这种不均衡,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海外也有一些很早就展现出天赋的孩子,比如有个叫张振宇的,初中时候成绩就特别突出,后来也出国了。要是这些在国外见过世面的孩子回来,不知道会对国内这种只看分数的教育方式,带来什么新的变化。

不管是何碧玉,还是孟祥熙,他们最后能成功,靠的都不是一时的分数,而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未来的路到底怎么走,可能真的需要大家重新想一想了。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