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9-07 09:52 5
本文共计175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分钟。
东边的天总是最早亮,但总有人醒得更早,心里装着远方的牵挂。一片辽阔的土地,旧时属于自家,如今隔着国境。挣来的,丢掉的,都没那么容易一笔勾销。这块地方,割出去已经一百多年了,现在还有机会再回到祖国吗?有些人总爱问,心里头其实全是舍不得。
这事儿,不是几行字能讲明白的。你若是随便翻开一张老地图,会发现东北方向有一大片地,面积说出来像天方夜谭,差不多有156万平方公里。现在你说它是谁的?俄罗斯。但要真问起国内人,年长一点的,心里都不太愿意承认这茬。
咱们往回倒带,很久以前,那时候国内还顶着“天朝上国”的架子,觉得自家疆域天高地阔。可话说回来,有风光就有晦气。时运不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天下苍生疾苦,列强一个个溜进来分蛋糕。1896年和1900年,一纸条约下来,这块地方名正言顺地就换了主人。有人说那时候的国人还来不及反应,半夜做梦都说着“不可能”,醒来才知道,这不是梦。
你要是真走在这片土地上,草原浩荡,河流迂回,像极了家乡模样。听说不少俄国小孩干脆就是黑头发,祖上多半也掺了咱们这边的血。岁月把伤口包起来,但那股子不甘,谁说得清走没走?哪怕过去一百年,也还总有人念叨着:“这地,原来是咱们的。”
说到“收回”,容易。但现实没那么简单。多少年过去,国内换了天地,从一穷二白到今天这样,国力强了,话语重了,谁不想把旧账讨回来?可对手也不是吃素的。俄国人那边,心里算盘也打得精,嘴上不说退,让也没诚意。毕竟这块地方又大又要紧,说句大白话,它通着西伯利亚,连着欧洲,谁舍得松手?
有的人要问,难道一点希望都没有?我倒觉得,人这辈子,心中的执念比啥都难改。国内这几十年,外交桌子上一回又一回,边谈边划,底线一直没松。表面上说是和平讨论,骨子里其实是寸步不让——心思不用点明,世界上谁看不出来?
但说句家常话,这口气咽不下去,不等于所有人都还盼着举枪开战。时代也变了,没人真想再来一场血淋淋的争夺。现实里,多半还是你推我让,不急不躁,暗潮涌动。有一点没变,家门口的东西,总归是最难忘记的。
其实跟人打交道一个理儿。少了距离,全是亲戚,一隔开就是“你家的我的”。这片地方的归属,已经成了两国心头的刺,再怎么绷着面子,该痛还得痛。国内人老爱抚摸地图,指着某个角落自言自语,仿佛那边还在叫自家名字。
偶尔还得插叙一句,国际上别人怎么看?有的站边国内,有的心里压根就是看热闹,根本不关心谁是谁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教室,更多时候是算计和利益。别人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暗地里算盘拨得贼快。对国内来说,这事关脸面,更关念想和尊严。
你要问接下来怎么办?没人说得准。有人相信,只要时间拉得够长,风水总得轮流转。国内的崛起,一点点垒起来,不动声色。国际地位水涨船高,对手不见得永远强壮。也许某一天,棋盘变了,局势松动,说不定就能讨回点什么。
可这是书上说的。生活里头,人哪有时间一天到晚挂念疆土。可只要提起来,就觉得不吐不快。长辈常常唠叨那条曾经的边,声音低低的,像和自己过不去。年轻人忙着生活,但听老一辈念叨久了,总还是会琢磨:咱们能不能把那块地要回来?
没人敢打包票,说一定能怎样。老祖宗的东西,丢了的心疼,不丢的难守。你站在黄昏的江边,想起那些逝去的历史,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国家的事情,不光是政府的,也是千百个普通人心里的疙瘩。有时候,站在大街小巷,听人聊天,偶尔一句“咱家的地还没拿回来”,语气里全是委屈和倔强。
或许,历史就是这么个东西:你说它远,它每年还缠着你不放;你说它近,却总够不着。一个民族要面对的不只是地图上的符号,更是内心的执著。太多细节注定要无解,比如那年签的纸、走失的土地、未了的叹气。
天下归心,是个好词。可到底要多少年的等待、多少代人的牵挂,没人能说清。再往后会怎样?也许真等到某年某月,时势变了,机会来了,这一段心事就能画个句号。也可能,故事还会拖下去,一代代传下“那是我们的地”。
回头想想,有些问题永远没句号。但谁也不敢轻易放下。毕竟,江山万里,念头最重。
故事讲到这儿,旧事未了,新事又起。你说,倘若真有那么一天,边境再一次画回原点,会不会有“回家”的感觉?又有谁,还会记得那些为这块土地奔走一生的人呢?
谁说得清呢?很多事,只能留给将来的风雨和岁月慢慢去 。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