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道

教育知道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道 >

周朝多少年(周朝历时800年,秦统一都没提到灭周朝)

剥茧教育 2025-08-20 09:25 15


本文共计172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钟。

周天子当年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落到这步田地。昔日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着半夜微风嘶哑地念出,就只剩下点自嘲的味儿了。谁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可大部分人没细想过,堂堂周朝天子,这口老锅最后是怎么稀里糊涂被砸烂的?话说回来,周家祖宗们的结局,还真是一声叹息。

周朝多少年(周朝历时800年,秦统一都没提到灭周朝)

说起西周,很多人小时候爱看《封神榜》,对武王挥大斧砍纣王那一幕印象深刻。其实,真实的开场要更琐碎些。西周最初一锅粥,起源能追到一个种庄稼的老实人,就是所谓的“后稷”。有一年,老周家被北边戎狄那帮“捣蛋鬼”搞得寝食不安,头头古公亶父带着族人南下迁徙,最后在岐山脚下落了窝。从这开始,西周渐渐有了点家底,成了渭河边上一股不小的势力。后来姬昌、姬发父子接连鼓捣,撬掉了商,才算是把家族王朝的牌匾端正地挂在了天子门前。

西周鼎盛时,讲规矩、重礼仪,长辈敬重、宗法森严。那段时间真能吹,什么“成康之治”,老百姓过得不说“三餐温饱”,但起码有盼头。可时代安稳总有个“保质期”,说到头,一个家大业大了,麻烦接踵而至。到了周幽王那会儿,风向急转直下,这位天子最大“成就”,偏是闹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孩童把戏。为了哄美人一笑,不惜玩火,最终把自己点成了烟灰。271年的基业,就养在他手里断了气。那年,犬戎直接杀进朝歌,周幽王连追悔的工夫都没有,西周落下个乱糟糟的收场。

幽王死了以后,周家人还得过下去。太子宜臼,这位后来叫做周平王的,勉勉强强顶上王位。偏偏打家劫舍的蛮子才刚走,家里各路“亲戚”就开始不安分了。于是他带着王家破烂家当一路东迁,搬到洛阳。自此分出个“东周”,仿佛换了个新场所,其实衰败的日头照例下山。这种折腾,其实挺像现在某些家道中落的人家,从大院子里搬进小平房,表面还冠名“分家出户”,但谁都明白,大势已去,气数尽矣。

东周这二百多年,简直是历史上最热闹、最乱的自由搏击赛场。你以为朝代更替能有序点?恰恰相反,东周天子的地盘,实际上变成了比一般诸侯还小的插花田。春秋时期,一个人眼花缭乱的名字在历史里轮番上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按理说都是“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臣子,偏他们更像独立王国老板,比拼的全是自家荣耀。什么“尊王攘夷”,嘴上说得冠冕堂皇,暗地里谁不在打算盘。

随便说句,当时的周天子,有时甚至连自己饭碗都快被抢去;每逢朝会,能有哪个诸侯真的把他放在眼里?更讽刺的是,这个站在台上的“君王”,不过是个被架空的吉祥物。连要批个征粮差事,也得低声下气,看诸侯们谁心情好肯捧场。

往后到战国,情况更像一锅沸腾的麻辣烫。韩、赵、魏三家一起把晋国的蛋糕瓜分了,这时候“东周”的存在感连根菜叶都不如。各家诸侯权衡利弊,打着变法、争霸旗号,不断推陈出新,制度、思想翻天覆地。七雄你方唱罢我登场,齐楚燕赵韩魏秦,忙着吞并小国。周王室落到了什么地步?有人调侃,周王的“国土”,就在王城里那几条街巷,出门便是别人的地盘,连养只鸡都怕被邻居讥笑。

真正的讽刺还在后头。战国末年,秦国渐强,别国风声鹤唳。此时的周赧王,脑袋还不服老。他满嘴梦想着东山再起,以为成群结队的诸侯还能听自己“吆喝一嗓子”。可现实如同冬天的水,冰冷且清醒。他挨家挨户托人说合,嘴巴磨破了,但没有一个诸侯真把复兴周王朝当回事。那些“支持”,不过是给他画个大饼。真到关键时刻,各国各自为营,谁肯冒着得罪秦的风险替他出头?

还记得他曾含泪在朝堂上自责:“天命既去,吾将焉托?”可这句自省,也不过是命运给他开的一场空头玩笑。 等到秦军兵临城下,东周没有庄严的战旗,只有一张老态龙钟的脸和满腹的无力感。洛阳没几个守军,沦陷之日甚至没能引起天下哗然。到底,周赧王是死在乱军中,还是在流亡路上含恨而终?说法各异。只是,那些年风风雨雨,卷起的尘埃最终沉降在史书寥寥数行。

想来有点讽刺。周朝的灯灭与灭亡,并没掀起大风浪,更像是众人默契地熄灭了最后的灯芯。或许那些曾经豪华的宗庙、厚重的玉礼,在王朝崩溃时只剩下普通人的叹息。有说历史只记得胜者,但胜者未必都值得敬仰。周王朝的落幕,是被时代抛弃,也是自家走路时自己绊倒了自己。

也许每当夜深时,有个幽怨的老魂仍在渭水边踱步:他是想问,我们后人,能不能从那些辉煌与糊涂的往昔里,走出点不一样的新路呢?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