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7-17 09:04 3
近日,四川绵阳中学两位学子从小学到高中同窗12年,最终双双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这段跨越十余年的缘分,不仅书写了同窗情谊的佳话,更以"携笔从戎"的选择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7月15日,绵阳中学毕业生邓惜文、石锟垚等同学回到母校领取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让人惊叹的是,这对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老同学",虽不同班却缘分深厚——邓惜文与石锟垚小学、初中均就读于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高中又同在绵阳中学,直到领取通知书时才惊讶发现彼此的选择。
"填报志愿时完全不知情,领通知书时看到对方也来了,既意外又激动。"邓惜文回忆,这种默契仿佛是命运的安排。石锟垚则笑称:"或许这就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吧。"
两位学霸的选择,背后是深厚的家国情怀。邓惜文的爷爷、外公都曾是军人,从小听长辈讲述军旅故事,让她对军人职业充满向往。"爷爷常说,国防强则国家安。"今年高考以673分(物理类)被国防科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的邓惜文表示,选择这所"军中清华",既是个人兴趣所在,更是希望用所学为国家科技强军贡献力量。
石锟垚的报国之路则始于初中。原本计划报考飞行员的他,因视力差一点与蓝天梦擦肩,却未熄灭心中火焰。"物理是探索世界规律的工具,而国防科技是守护国家安全的基石。"以653分(物理类)考入国防科大物理学专业的他,特意选择了与量子信息科学相关的方向,"想在国家需要的领域深耕"。
被两位学霸视为"理想殿堂"的国防科技大学,究竟有何魅力?作为中央军委直属的"双一流"A类高校,它被称为"军中清华",是中国军事科技教育的最高学府。
这里汇聚了顶尖科研资源:"天河"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核心算法、激光武器关键技术等国防尖端领域,都有国防科大团队的贡献。学校的计算机、电子、航天、光学等专业全国领先,师资力量包括多位院士、杰青,学习压力与科研强度堪比顶尖理工院校。
更特殊的是其军事化管理:学生入学即获军籍,需经历严格的体能训练、队列纪律和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懂技术、精军事、能指挥"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统一分配至军队科研院所、技术单位或一线部队,成为军官,享受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高社会地位。
在金融、互联网等专业炙手可热的当下,选择国防科大似乎有些"非主流"。但两位学子用行动证明:个人的价值,从来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
"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责任。"邓惜文的母亲卢女士提到,女儿从小体育满分,阳光开朗,却从未动摇过"报效国家"的初心。石锟垚的母亲任女士则感慨:"他们这一代人,有知识、有理想,更懂得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
正如网友所说:"同窗12年,共赴报国路,这才是青春最硬核的打开方式!"当同龄人还在为未来迷茫时,邓惜文和石锟垚已用行动写下誓言:以科技为剑,以知识为盾,守护这片热土的和平与安宁。
国防教育专家分析,近年来高分考生报考军事院校的趋势愈发明显,这背后是青年一代家国情怀的觉醒。"国防科大不仅提供顶尖的科研平台,更赋予学生'为国铸剑'的使命感。这种精神激励,远超普通高校的物质回报。"
数据显示,国防科大录取分数线常年与清北持平,且对身体素质、政治审查要求严格。能被录取的学生,既是学术尖子,更是思想过硬的青年。正如石锟垚所说:"在这里,每一份努力都直接关系国家安全,这种成就感,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从同窗到战友,从校园到国防前沿,邓惜文和石锟垚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小我"融入"大我"的生动写照。他们的选择提醒我们: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能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多少力量。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