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7-17 09:08 5
近日,全国多地接连曝出高中生暑期赴云南后失联事件,涉事少年年龄集中在18-19岁,失联地点多指向中缅边境,引发社会对青少年跨境安全的广泛关注。
安徽合肥:18岁少年西双版纳消失
7月14日,安徽合肥庐江县居民胡宗兵向媒体求助,其子胡一啸(18岁,2007年6月生)于6月5日从南京乘机抵达西双版纳景洪市后失联。据警方通报,胡一啸最后出现在勐泐大道与勐腊路交叉口的饭店附近,此后踪迹全无。值得注意的是,警方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其曾在缅甸仰光出现,但具体位置尚未明确。胡宗兵透露,儿子今年3月完成高中会考后离家声称“去合肥找工作”,未料竟独自飞往云南。
湖北黄冈:三名高中生被“送犀牛角”诱骗
湖北黄冈一位母亲紧急求助,称其子与两名同学于6月24日飞抵昆明后失联。据描述,三名少年被网友以“去云南送犀牛角”为由诱骗,出发前承诺“三天后回家”,但抵达缅北后电话失联。家属从朋友圈定位及最后通话推测,孩子可能已陷入境外诈骗园区。
陕西汉中:19岁毕业生自称“在缅甸”
陕西汉中19岁毕业生彭宇轩高考结束后通过网络寻找暑期工,辗转西安、昆明、普洱等地后于7月4日失联。其母杨女士表示,儿子失联前曾向女友发送“我在缅甸”的消息,但坚称“人身安全,无人控制”。警方调查显示,彭宇轩未办理护照,国内轨迹与女友描述一致,但边境口岸无其出境记录,疑似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缅北。
“高薪”话术+网友邀约成主要手段
7月16日,广州白云机场边检站披露一起典型案例:一名学生模样的少年试图独自出境,面对民警询问时紧张声称“朋友订票去旅游”,最终被证实系受境外不法分子诱骗“打工”。边检人员提醒,诈骗团伙常以“境外高薪”“网友见面”“帮忙带货”等话术,利用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渴望独立的心理实施诱骗。
失联家庭陷入“救与不救”两难
多位失联少年家属表示,除承受精神煎熬外,还面临“索要赎金”的二次诈骗。彭宇轩母亲杨女士称,失联后多次接到“缅甸军方有关系,交20万可救人”的电话,但因无法核实对方身份,只能选择谨慎处理。
警方:家长务必“三核三不”
合肥、汉中等多地警方联合发布警示:暑期是青少年跨境失联高发期,家长需做到“三核三不”——核实行程真实性、核验同伴可靠性、核对出境合法性;不轻信“高薪”诱惑、不透露个人证件信息、不通过非正规渠道办出境。
专家:学校应强化“反诈实战教育”
反诈民警指出,当前青少年安全教育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建议学校通过“模拟诈骗场景”“解析真实案例”等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帮信罪”“跨境诈骗”等法律风险。同时,家长需关注孩子社交动态,对“网友邀约出游”“突然提出打工”等异常行为保持警惕。
针对缅北等境外失联案件,警方表示正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机制展开调查,但因涉及跨国司法协作,救援难度较大。社会学者呼吁,除加强打击力度外,还需建立“失联家庭援助基金”,为经济困难的家属提供法律咨询、跨境沟通等支持。
此刻,胡一啸、彭宇轩等少年的下落仍牵动人心。如果你有相关线索,请立即联系当地警方,帮助这些家庭早日迎来团圆。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