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道

教育知道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道 >

19岁高考生被骗至缅甸失联超10天!同车乘客亲述劝返细节,家属急寻:最后定位在边境

剥茧教育 2025-07-15 08:44 2


“儿子,你到底在哪?”7月14日,陕西汉中的杨女士向记者哭诉,其19岁儿子彭宇轩(复读生,高考分数过本科线)自7月1日从西安飞往昆明后,疑似被骗至缅甸,至今失联超10天。7月13日,同车乘客赵先生曝光关键细节:曾与彭宇轩同乘网约车4小时,多人劝其回家未果,次日收到“报平安”定位后彻底失联。

同车乘客还原:劝返未果,次日收到“报平安”定位

7月2日,云南大理至临沧的网约车上,赵先生与彭宇轩相遇。据赵先生回忆,彭宇轩身着白色T恤、背单包,主动借充电宝给同车人,情绪看似轻松,却透露了一个危险信号:“贵州朋友包路费,邀我来云南玩。”
作为临沧本地人,赵先生立刻警觉:“临沧不是旅游城市,你怕是遇到电诈了!”车上另一贵州乘客也质疑“朋友”身份。经众人劝说,彭宇轩表现出害怕,当场承诺“明天回西安”,并添加赵先生微信称“遇胁迫就联系你”。
然而,次日赵先生询问情况时,彭宇轩仅回复了一个云南大理的定位,称“临沧不好玩”,便再无音讯。7月13日,赵先生看到新闻后试图联系彭宇轩,未获回复。

失联时间线:从“打工”到缅甸,最后信号消失在边境

  • 6月22日:彭宇轩称要“做暑假工赚钱”,提及工作地点在昆明,但拒绝透露细节。
  • 6月28-30日:彭宇轩带1000元到西安找女友小佳(化名)玩三天,情绪低落称“不想上学”。
  • 7月1日:彭宇轩从西安飞昆明,发航班登机牌给小佳,当晚抵达后称“姑姑”给500元住宾馆(后证实“姑姑”不存在)。
  • 7月2日:彭宇轩坐车前往临沧,称工作是“搬货”,发临翔区天气截图。
  • 7月3日:小佳追问工作详情,彭宇轩首次承认在缅甸,发边境定位和沾泥照片,坚称“自由安全能赚钱”;当晚视频通话时,他住酒店双床房,称“次日正式工作”。
  • 7月4日:最后定位在孟连县勐啊口岸综合文化站,下午2时后彻底失联,微信步数停在844步。
  • 7月9日:杨女士接到缅甸来电,对方称“手机卡是缅甸朋友给的”,此后电话停机。

家属崩溃:普通农村家庭,多次接到“20万捞人”诈骗电话

杨女士透露,儿子是复读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志愿填报不如意,情绪低落。失联后,她多次接到陌生电话,称“有军方关系,20万能救人”,但因担心受骗未敢轻信。
目前,陕西汉中、云南普洱两地警方已介入。普洱警方表示,未在辖区内发现彭宇轩轨迹,若确认在缅甸,需通过省公安厅联系大使馆寻人。

警示:高考后青少年成电诈“新目标”,这些套路要警惕

彭宇轩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期多地曝出类似案件:

  • 山东大一学生疑被骗至柬埔寨失联;
  • 广东两名少年被“高薪”骗至缅甸,家属被索赎金;
  • 北京11岁儿童被诱骗发诈骗短信,沦为“工具人”。

电诈套路解析

  1. “熟人”包装:伪装成亲戚、朋友,降低戒心(如彭宇轩的“贵州朋友”“姑姑”)。
  2. “轻松赚钱”噱头:以“日结200元”“包路费”吸引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3. 洗脑控制:受害者被诱骗至境外后,切断与外界联系,甚至被胁迫参与诈骗。

专家建议:家长、学校、社会需共同筑牢“防护网”

  • 家长:高考后多关注孩子情绪,建立“每日报平安”机制,发现异常(如流量骤减、联系中断)立即介入。
  • 学校:加强安全教育,普及“缅北电诈”“边境陷阱”等案例,提升青少年风险意识。
  • 社会:边境地区加强治安巡逻,严打“黑中介”;公众发现可疑线索,立即拨打110。

目前,彭宇轩的寻找仍在继续。这个19岁男孩的故事,是一记沉重的警钟——青春可以勇敢,但不能盲目;梦想可以远大,但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