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这些诈骗陷阱正在逼近……
随着2025年全国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全面启动,不法分子也进入活跃期。网警部门结合历年典型案例,发布最新版《高考志愿填报安全手册》,从诈骗套路拆解到科学填报策略,全方位护航考生升学路!
一、警惕!志愿填报三大高发骗局
1. “内部渠道”改分保录?全是坑!
- 诈骗手法:冒充高校招生办,声称“花钱可改分”“定向保录985”,伪造虚假录取通知书。
- 网警提醒:高考录取全程透明,所有信息以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和阳光高考平台为准,无“内部名额”!
2. 天价“大数据填报”服务?小心数据造假!
- 诈骗手法:机构宣称“AI智能推荐”“百分百录取”,收费数千元,实则提供过时数据或通用模板。
- 网警提醒:省考试院官网免费开放《一分一段表》及近三年录取位次,官方辅助系统更权威!
3. 冒充官方诱导转账?立即挂断!
- 诈骗手法:假冒教育局或高校,以“发放助学金”“核对信息”为由索要验证码或诱导点击钓鱼链接。
- 网警提醒:助学金需通过学校申请,录取结果仅通过邮政EMS或官方平台通知,凡涉及转账均为诈骗!
二、科学填报四步法:稳录理想院校
1. 政策为基:吃透规则再下手
- 明确本省高考模式(如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学校”模式)。
- 关注选科要求、批次规则及特殊招生政策(如强基计划、专项计划)。
2. 数据为据:位次比分数更关键
- 参考省考试院发布的《一分一段表》,对比近三年目标院校专业最低录取位次。
- 避免仅看分数,位次波动更小,参考价值更高!
3. 梯度设计:“冲稳保垫”降风险
- 冲刺档:1-2所“跳一跳”够得着的院校。
- 稳妥档:2-3所与自身位次匹配的院校。
- 保底档:1-2所位次明显低于自身的院校。
4. 细节核验:避开隐形退档雷区
- 仔细阅读招生章程,重点关注:
- 专业体检限制(如色盲不可报医学类)。
- 单科成绩要求(如英语120分以上)。
- 性别/户籍等特殊要求。
三、网络安全防护:志愿填报“数字盾牌”
1. 认准官方渠道,拒绝野鸡网站
- 志愿填报唯一入口: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
- 警惕仿冒官网,核对域名后缀(如“.gov.cn”为政府官方网站)。
2. 个人信息“三不原则”
- 不透露: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 不点击:陌生链接、短信中的“志愿查询”链接。
- 不连接:公共Wi-Fi填报志愿,防止数据被截获。
3. 实时监控志愿状态
- 填报后定期登录系统,确认志愿未被篡改。
- 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当地招办或拨打110报警。
四、网警行动:7×24小时在线护航
目前,全国网警已启动“志愿护航专项行动”,通过以下措施保障填报安全:
- 实时监测钓鱼网站、诈骗APP。
- 联合教育部门打击“黑中介”“假志愿填报机构”。
- 开设24小时举报通道(110或各地网警公众号)。
最后叮嘱: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关键节点,切勿因焦虑陷入诈骗陷阱。保持理性,善用官方资源,愿每位考生都能被心仪院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