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6-25 15:10 5
“611分却可能无学可上?” 辽宁瓦房店市残疾考生王艺(化名)的遭遇引发全网关注。这位罹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轮椅女孩,高考体检被判定为“不合格”,可能面临无法填报志愿的困境。6月24日,辽宁省残联回应称已与多所高校沟通,试图为这位坚韧的学子争取入学机会。
王艺的人生从一岁起便与轮椅为伴:双臂无法抬起,双腿无法站立,连握笔都需要特制支架。但身体的禁锢从未阻挡她对知识的渴求——从幼儿园到重点高中,母亲和姑姑十年如一日陪读;教室永远在一楼,课桌是量身定制的高度;即便注射天价药物“诺西那生那”维持生命,她仍以611分的高考成绩证明:“残疾的躯体里,跳动着一颗不屈的心。”
然而,这份用汗水换来的成绩,却因体检结论蒙上阴影。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SMA属于“学校可不予录取”的神经系统疾病范畴。王先生担忧:“女儿的身体状况确实特殊,但她能自理生活,为何连填报志愿的机会都要被剥夺?”
真相:体检结论不等于“判死刑”!
2003年教育部等三部委明确规定:肢体残疾但生活能自理、不影响专业学习者,高校不得拒录。但政策善意落地仍存梗阻:
王艺的案例暴露深层矛盾:当政策白纸黑字写着“保障权益”,为何残疾考生仍需“求”一个填报志愿的机会?
面对舆论关注,辽宁省残联教育就业部工作人员回应:
但残联的“个案协调”远非终点。教育专家呼吁:
王艺的困境,也是对高校的灵魂拷问: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已有高校率先行动:
王艺的遭遇,折射出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当她用轮椅丈量求学路,当她以611分叩响大学门,社会该做的不是设限,而是:
正如残联工作人员所言:“我们不仅要帮王艺填报志愿,更要推动制度改变,让下一个残疾孩子不再经历同样的挣扎。”
结语:教育是点亮希望的火种,不该因身体差异而熄灭。当王艺们以轮椅为腿、以知识为翼,我们能做的,是拆掉那些无形的门槛,让每一份努力都被温柔以待。
互动话题:你身边有残疾考生吗?他们遇到过哪些求学难题?欢迎留言分享,为教育公平发声!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