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7-28 09:41 2
本文共计167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钟。
当你抬头望向夜空,也许想过一个问题——
“究竟有多少颗卫星在我们头顶飞行?”
别小看这件事,如今的 ,可能比你想象的可怕得多。
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数量正在急剧增加,而像 SpaceX 的 Starlink 网络这样的私人卫星巨型星座正是罪魁祸首。
还记得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吗?
那时候,地球上空只有寥寥几颗卫星。
过去五年来,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但到了2025年5月,科学家统计,环绕地球运行的活跃卫星,已经高达约11,700颗。
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距离地表不到2,00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
如果再把那些已经失效、正在等待脱离轨道,或者被转移到所谓“墓地轨道”的卫星算进去,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地球轨道上的卫星总数可能高达14,900颗。
这仍然只是个开始。
几十年来,每年发射的卫星数量都维持在50到100颗之间,节奏稳定。
但到了2010年代,一切被彻底改变。
随着私营航天公司兴起,卫星发射进入了“狂飙时代”。
科学家表示:
“到2024年,平均每34小时就有一枚火箭升空,将超过2,800颗卫星送入轨道。”
尤其是像Starlink这样的“巨型星座”,让天空愈发拥挤。
到2025年5月,Starlink的活跃卫星数量已超过7,400颗,占全球活跃卫星总数的60%以上。
而且,这些卫星几乎全部是从2019年之后才发射的。
卫星将光反射回地球,从而改变我们观看夜空的方式。
不仅SpaceX在忙碌,其他公司和组织也纷纷加入,比如OneWeb、亚马逊的Kuiper项目、国内的“千帆”星座等等。
一个最让人关心的问题是:
“地球上空究竟能放下多少颗卫星?”
科学家指出,虽然没人能给出精准 ,但很多研究都预测,低地球轨道的“承载能力”可能上限在10万颗活跃卫星左右。
这意味着,如果继续以当前的发射速度,到2050年之前,或许就能达到这个数字。
卫星巨型星座很可能成为未来太空垃圾的主要来源。
届时,新卫星将更多是替换那些寿命终结、重新坠回地球的旧卫星。
你可能会问:
“那多点卫星,有什么不好?”
问题可大了。
卫星越多,碰撞风险越大。
即便现代火箭部分可重复使用,仍有大量碎片在轨道上漂浮。碰撞产生的碎片可能再次撞击别的卫星或航天器,比如国际空间站,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家警告,这种连锁反应被称为“凯斯勒综合症”。
一旦失控,低地球轨道可能变成无法使用的“垃圾场”,连带影响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能力。
另一大问题,是卫星的光污染。
在长时间天文观测时,卫星反射的阳光会在望远镜拍摄的图像里留下刺眼的亮线,严重干扰科学研究。
当卫星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们会在高层大气中沉积金属污染物。
不仅如此,卫星自身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干扰射电天文学。如果卫星数量激增,某些射电研究甚至可能完全无法进行。
火箭发射不仅释放巨量温室气体,其碳排放量是普通商用飞机飞行的10倍。
当卫星寿终正寝、重返大气层时,会燃烧并释放出金属颗粒,可能影响地球大气,甚至扰乱磁场。
虽然这方面研究还在初步阶段,但科学家们已经在提出警告。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
“完全停止卫星发射不现实。”
毕竟,卫星也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让偏远地区能用上高速互联网。
但他们也强调:
“至少我们应该放慢脚步,不要急着把10万颗卫星都塞进轨道,直到制定出更好的国际规则。”
如果你曾在夜晚仰望星空,看到一道快速移动的亮点,那很可能就是一颗卫星。
曾经,它们象征着人类迈向太空的梦想。
它们却也可能成为人类头顶的一场危机。
未来,地球上空的“天空之城”,到底是梦想还是灾难?这仍是一道等待人类解答的难题。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