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道

教育知道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道 >

学而思学习机王炸新品发布:AI+内容双核驱动,颠覆传统学习模式

剥茧教育 2025-07-04 08:32 12


5月7日,学而思召开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P、S、T三大系列学习机,以“好AI+好内容”为核心,重新定义智能学习体验。此次新品不仅搭载自研九章大模型与DeepSeek双核技术,更在内容资源、交互设计、服务体系上实现全面升级,引发教育科技圈高度关注。

双核大模型领航,定义智能学习新高度

作为智慧教育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唯一承建单位,学而思在教育科技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新品奠定坚实基础。其自研的九章大模型不仅是国内首批通过备案的教育大模型,更获评中国信通院教育大模型最高评级(4+级),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此次新品搭载的九章+DeepSeek双核大模型,进一步强化了智能交互与精准分析能力:

  • 全科解题与批改:九章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已处于行业领先,支持多模态批改、步骤级知识图谱生成,为“精准学”功能提供核心支撑;
  • 主动交互设计:基于“提问是更好的学习”理念,创新推出“小思AI 1对1”功能,通过连续对话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 情绪感知技术:在答题批改环节,不仅能精准指出错误,还能分析原因并给予改进建议,同时通过情绪感知及时提供鼓励,成为学生的“贴心学伴”。

全学段资源升级,构筑核心竞争力

学而思始终以“好内容”为根基,此次新品在资源体系上实现三大突破:

  1. 海量课程与真题库:学习机课程总量达1600万分钟,上市至今新增400万分钟课程、85万套真题及7亿道题目,覆盖启蒙至高中全学段;
  2. 权威资源合作:独家引入小托福、RAZ、5·3、万唯等权威教辅,王牌练习模块教辅版本数量领先行业;
  3. 新课标深度适配:针对2022年新课标要求,率先推出“新课标衔接课”及“新题新考法”功能,聚焦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四类新题型,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教学变革。

在启蒙教育领域,学而思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小猴英语、小猴语文等王牌内容登陆学习机,与摩比启蒙共同构建3-8岁全阶段启蒙体系,实现与培优课的无缝衔接。

三大系列精准定位,满足多样化需求

此次推出的P、S、T三大系列学习机,针对不同学段和学习场景打造差异化产品:

  • P系列(入门款):定位“孩子的第一台学习机”,覆盖启蒙至高中全学段,集成5·3、万唯等优质教辅,配备50项AI学习工具,实现“学—练—测”闭环,性价比突出;
  • S系列(进阶款):主打“六边形战士”概念,融入学而思经典培优体系课,设置十二级数学能力培养体系,AI工具增至55种,搭载“金牌领学”功能全程规划学习进程;
  • T系列(旗舰款):交互体验突破传统,搭载小思智慧岛Pro,支持作业模式、探索模式等多场景切换。作业模式下可智能诊断重难点,配合番茄钟提升效率;探索模式通过游戏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与AI应用能力。

服务保障升级,构建差异化壁垒

所有机型均支持“学而思Care+”服务,涵盖大模型与内容更新、一年意外险及延保,并推出“购机1200天半价换新”政策,降低用户尝新成本。

市场数据印证了学而思的领先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学习平板零售量达92.5万台,同比增长64.9%。学而思凭借20年教研积累与技术突破,逐步建立行业壁垒。其2025财年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长51%,主要驱动来自学习服务与内容解决方案(含硬件业务)。

用户真实体验:AI让学习更主动

上海浦东旗舰店内,一位体验S4的家长表示:“最看重内容质量和技术实力,希望学习机能主动帮助孩子解决难题。”学而思S4的“小思AI”通过智慧岛摄像头实现“拍拍唤醒”,无需解锁即可解答问题;AI精准学Pro生成知识图谱,红色(弱项)到绿色(精通)的升级模式让孩子乐在其中。

此外,AI批改功能覆盖中英文作文,中文采用“字词分析—段落精批—全文点评—结构建议—一键润色”五步法,英文则通过“批改—建议—润色”三步走,支持KET、PET考级辅导。护眼功能获6大权威认证,搭配坐姿检测与环境光调节,全方位守护视力。

突破“不可能三角”,重新定义智能学习

学而思智能学习负责人赵璞铮指出,教育行业长期面临“高品质、大规模、个性化”难以兼顾的困境,而AI技术为突破这一“不可能三角”提供了可能。通过双核大模型与海量内容资源,学而思旨在让每个孩子拥有“专属AI 1对1老师”,实现大规模下的个性化学习。

此次新品发布,标志着学而思在自适应学习算法、多模态交互、教育大模型应用等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正如家长所言:“学而思学习机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智能伙伴。”未来,学而思将继续以技术驱动教育公平,让优质资源触达更多家庭。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