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7-30 09:36 3
本文共计73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分钟。
1948年解放战争白热化阶段,国共双方竟都把军的标准定到3.5万人,表面看是军事共识,细查全是门道。
数字背后藏着两支军队完全不同的命运密码,这就好比学霸和学渣买了同款笔记本,成绩单出来天差地别。
看老蒋那边,整编整得跟小孩过家家似的。
嫡系部队番号改来改去,最后发现还是土办法靠谱。
嫡系5军能塞到4万人,杂牌军连定额一半都凑不齐。
豫东战役时搞出个"交警总队",听着像维持交通的,实际是把税警、护路队都拉上战场充数。杜聿明后来回忆,淮海战役前24个军满打满算才70万,平均每个军不到3万,就这还掺了三分之一抓壮丁来的新兵。
解放军这边可不一样,三野整编时每个军3.5万不是硬凑的。济南战役缴获的105榴弹炮直接编入炮兵营,孟良崮打下的美械装备优先补充主力师。淮海战役后收编的国军技术兵种,从汽车连到工兵营整建制改编。东野更夸张,每个步兵团塞到3000人,军部直属的汽车大队能跑运输还能改装装甲车。
说个细节就知道差别多大。国民党军恢复三三制后,有的师部通讯营电话机都不够用,营级传令还得靠通讯员跑腿。解放军每个团标配步话机,华野打碾庄时连级单位都能直接呼叫炮火支援。更绝的是战损补充,四野南下时每个连队标配三个"预备指导员",专门负责在行军途中教育新解放战士。
最打脸的是同期数据对比。渡江战役时国军一个师实际就五千人,连炊事班都缺锅少灶。解放军二野虽然平均每个军才三万,但炊事班都带着磨盘边走边磨面,医疗队能保证每个连队两副担架。到抗美援朝时38军已经涨到五万多人,每个步兵连配三门60炮,这火力顶得上国军一个营。
说到底军队编制就是个筐,关键看往里装什么。老蒋的筐再漂亮,装的是发霉的陈粮。解放军的筐看着朴实,里面全是精米白面还带自热功能。看后来金门战役,三野10兵团那些船工、水手编进后勤部队,登陆时摇橹的比划桨的都专业。这哪是编制的问题,根本是脑子的问题。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