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8-08 09:26 8
本文共计313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3分钟。
最近内地研究生招生政策动作频频,可以说是“多事之夏”,多所985高校纷纷对研招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其中清华大学的举措尤为引人注目。
早在清华大学传出取消夏令营的消息之际,与此诸如取消学术型硕士、将推荐免试招生模式转向强COM模式等一系列相关消息,也在同一时间集中涌现出来。
不管是取消夏令营,还是取消学硕都从某种程度上一一应验。近日,清华电气工程、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就传出取消学硕招生、改成两年制专硕的小道消息。
来源:rednote
上月底,这些传闻终于得到了验证。
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已公布2026级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专业目录。与去年相比,此次发布时间大幅提前,足足早了两个月;在专业设置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显著的调整,无论是专业的布局还是具体方向的划分,都有不少新的变化。
卓意锐行留学小编确认的是,清华取消大部分学硕项目的消息是真的!
这次清华对学硕项目的改革,几乎涉及到所有理工科学院。
在众多院系中,仅有电子工程系、交叉信息研究院、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临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个院系,仍保留着1至2个学术型硕士专业;而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理工科院系,其学术型硕士项目已基本停招,转而将培养重心放在专业型硕士上,专业型硕士成为了这些院系硕士培养的主要方向。
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与之相对的是,人文社科领域各院系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并未出现显著调整,整体上依旧维持着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并存的设置模式,基本不存在大规模缩减学硕招生的现象。 管理学院也同样保留了一两个学术硕士项目,未对这部分培养计划进行大幅改动。
此次清华的“应用导向”大转型也符合近年来“学硕缩招,专硕直博扩招”的整体趋势。
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逐渐收紧的趋势,其实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早有迹象可循。
时间回溯至2024年3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便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了明确表态。当时他提出,我国要在稳步扩大研究生整体培养规模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同时进一步强化工程技术等领域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的培育工作。
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将占到总招生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专硕将逐渐取代学硕成为硕士教育的主流形态,清华这次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了。
目前已经有多所名校相继发布研究生招生调整通知:
厦门大学医学院:自2026年起暂停招收1005中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来源:厦门大学官网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停止招收微生物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来源:西南大学官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停招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硕项目。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发布了《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明确“我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培养,在硕士入学第二学期即可开展博士生阶段的师生互选。”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自2026年起,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来源:同济大学官网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院校,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显示,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多所入选 “双一流” 建设名单的高校都陆续发布公告,宣布部分专业不再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这其中就包括国内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等知名学府
来源:国内教育在线
从长远视角分析,国内持续加快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规模与招生数量,这一举措的背后,实则蕴含着与国际教育标准相接轨的深层逻辑。 关于是否缩短硕士学制的讨论这几年也从未停歇。
此前,就有专家呼吁:“要想让整个经济体持续有新鲜劳动力补充,小学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年限都应该各缩短一年”。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建议,内地高校可以适当增加一年制硕士课程,为毕业生尽早进入职场、积累实践经验创造更多可能。
来源:微博
放眼全球,尤其是美国、英国、国内香港、新加坡等地,授课型硕士早已成为主流,注重职业导向、实践能力和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国内内地目前是没有一年制硕的,因此这个提议,引起了很多争论。
赞成派☑️
跟不上就业市场
“国内读三年才毕业,时代变化快,多读几年硕士出来市场需求改变,坑位难寻,那时一年制留子已经赚两年钱、积累两年工作经验。氪金读一年硕能强化本科知识、快速提学历,降维打击同辈本科生。读一年制的人目标清晰!”
浪费时间
“很多国内研究生天天水论文卡毕业,开不解决问题只发泄情绪的组会,还要顺带报账带课, 浪费时间, 备受摧残。”
年龄压力
“年轻人读完大学、硕士、博士,已经二十八九岁了,毕业时已是晚婚年龄,工作与婚恋难以兼顾。缩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反对派☑️
两年太短
“研究生只有两年会不会太短了,考得又那么辛苦。 ”
读研压力增大
“不觉得这样之后整体在学术上都更浮躁吗?就能确保一定能用好这两年了吗?感觉这样人更像机器,现在打算流水线升级转型了,用更少的时间产生更多的打工人…”
一个观点的提出,肯定是有它的出发点,我们不能武断地认定它是绝对的错还是绝对的正确。但整体来说,更多人还是从性价比层面倾向于缩短学制。
原本网友都说国外一年制两年制是水硕,如今国内有硕士变两年制的大趋势,水硕也有的可辨了。
一年制特点一:课程设置安排紧凑
以英国为例,获硕士学位需修满180学分,其中120为课程学分,60为毕业论文或项目学分。
多数硕士课程需修7-8门选修与必修课,集中在S1和S2,重实用,理论结合实践。最后一学期用于完成论文、项目或实习,9月前完成。
这些内容,其他国家/地区硕士常花两三年。相比长学制项目,一年制硕士能提前拿学位、更早职场积累经验 。
一年制特点二:学习强度大
一年制硕士实打实的学习一年,唯二的假期,圣诞节和复活节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习室赶论文中度过。
大部分专业除了上课之外,需要在每节课前进行预习,读文献,写作业,准备小组 Presentation,每节课还有相应的Reading List。
而且,国外通常是小班授课,上课节奏很快,没有提前预习很难跟上,如果不读文献,甚至根本无法参与课堂的讨论。
以剑桥大学会计学硕士为例,在一年的课业中,需要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各类Project、讲座、实习活动等等事项,可以说这一年是非常忙碌的。不过紧凑带来的性价比也是许多学生感兴趣的。
讲在最后
面对研究生培养的调整,同学们也无需过于焦虑,关键在主动应变!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目标院校招生动态,根据学硕缩减、专硕扩容的趋势调整方向:志在学术的同学可瞄准硕博贯通项目,倾向职场则聚焦专硕的实践能力培养。
面对变化,不妨拓宽路径,国内专硕与国际硕士接轨趋势明显,保研、考研、留学多手准备更稳妥。核心是明确自身需求 —— 学术深耕还是职业进阶,扎实提升竞争力才是应对变化的底气。
找准方向,努力终会有落点~卓意锐行留学与大家共勉!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