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8-09 09:14 5
本文共计1089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4分钟。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3.4、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技术
3.4 智 能 化 系 统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3.4.1智能化系统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程序
1.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分部分项工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常用的分部分项工程见表3.4-1。
表3.4-1 建筑智能化系统常用的分部分项工程
分部工程 | 子分部工程 | 分项工程 |
建筑 智能化 系统 |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 线缆敷设,设备安装,软件安装,接口及系统调试,试运行 |
信息网络系统 | 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装,计算机网络软件安装,网络安全设备安装,网络安全软 件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 | |
综合布线系统 | 梯架、托盘、槽盒和导管安装,线缆敷设,机柜、机架、配线架的安装,信息 插座安装,链路或信道测试,软件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 | |
有线电视及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梯架、托盘、槽盒和导管安装,线缆敷设,设备安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 试运行 | |
公共广播系统 | 梯架、托盘、槽盒和导管安装,线缆敷设,设备安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 试运行 |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梯架、托盘、槽盒和导管安装,线缆敷设,传感器安装,执行器安装,控制 器、箱安装,中央管理工作站和操作分站设备安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试 运行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梯架、托盘、槽盒和导管安装,线缆敷设,探测器类设备安装,控制器类设备 安装,其他设备安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 | |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梯架、托盘、槽盒和导管安装,线缆敷设,设备安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 试运行 | |
机房工程 | 供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综合布线系 统,监控与安全防范系统,消防系统,室内装饰装修,电磁屏蔽,系统调试, 试运行 |
98 、第1篇 机电工程技术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程序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一般施工程序:施工图深化 →设备、材料采购 →管线 敷设→设备、元件安装→系统调试→系统试运行→系统检测→系统验收。
(2)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施工程序:管路敷设 →线缆敷设 →设备安装 →线缆接线 → 系统调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3)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程序:导管、槽盒安装 →机柜、机架、配线架的安装 →线 缆敷设→链路或信道测试→信息插座安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4)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施工程序:线管、槽盒安装 →线缆敷设 →放大 器安装→终端插座、分配器及分支器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5)公共广播系统施工程序:导管、槽盒安装 →线缆敷设 →扬声器安装 →设备接 线→ 中心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施工程序:导管、槽盒安装 →监控箱的安装 →线缆敷设 → 监控设备的安装→设备接线→监控设备通电调试→系统联合调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程序:材料、设备检验→导管、槽盒安装→线缆敷设→ 设备安装→软件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8)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施工程序:导管、槽盒安装 →线缆敷设 →设备安装 →主机 等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系统验收。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组成
1)用户电话交换系统的组成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包括:线缆敷设、设备安装、软件安装、接口等。用户交换设 备一般有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虚拟交换机、电话机、传真机等。
2)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组成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由信号源装置、前端设备、干线传输系统和用户分 配网络组成。
3)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 线间、管理七部分组成。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输入模块、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与控制模 块等组成。
5)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组成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 巡查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以及以防爆安全检查系统为代表的特殊子系统等。
(1)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
① 对讲门机:普通对讲门机和可视对讲门机。
② 电控锁:钥匙电控锁、IC 卡电控锁、密码电控锁、指纹电控锁和视网膜电控锁等。
③读卡器:密码按钮、生物特征识别器。
④ 开门按钮。
(2)入侵报警系统组成
第3章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99
① 入侵报警探测器:门窗磁性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被动型红外线探测器和主 动型红外线探测器(截断型、反射型)、微波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双鉴(或三鉴) 探测器、线圈传感器和泄漏电缆传感器等。
② 中央报警控制:由微处理器组成,配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③ 报警方式采用有声响报警(电笛、警铃、频闪灯等)和无声报警(向监控中心 或向公安局110发出报警信号)。
(3)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①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由数字摄像机、计算机或硬盘录像机、图像压缩/解压缩 系统、图像记录及功能切换控制装置等组成。
②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网络摄像机、传输网络、管理平台(含本地、异地)、存 储设备、显示设备等组成。
(4)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组成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感应器、自动闸门机、控制器、车位显示器、摄 像机、车牌识别系统、车牌对比系统等。系统可自动或半自动管理。
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组成
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主要由中央工作站计算机、外围设备、现场控制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相应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1)中央监控设备由计算机和外围设备 (UPS 、 打印机、主控台、显示屏)等 组成。
(2)现场控制器:数字量输入接口(DI) 、 模拟量输入接口(AI) 、 数字量输出接 口 (DO) 、 模拟量输出接口 (AO)。
(3)主要输入设备:
① 电量传感器:有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传感器等。
② 非电量传感器:有温度、湿度、压力、液位和流量传感器等。
③ 温度传感器常用的有风管型和水管型。由传感元件和变送器组成,以热电阻或 热电偶作为传感元件,有1kΩ 镍电阻、1kΩ 和100Ω铂电阻等类型。
④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室外和风管内的相对湿度。有氯化锂湿度传感器、 碳湿敏元件、氧化铝湿度计和陶瓷湿度传感器等。
⑤ 压力、压差传感器有电容式压差传感器、液体压差传感器、薄膜型液体压力传 感器等。
⑥ 压差开关是随着空气压差引起开关动作的装置。 一般压差范围可在20~4000Pa。 例如:压差开关可用于监视过滤网阻力状态的监测。
⑦ 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叶片式、量芯式、热线式、热膜式、卡门涡旋式 等,由检测和转换单元组成。
⑧ 空气质量传感器可监测空气中的烟雾、 CO 、CO₂ 等多种气体含量,以0~10VDC 输出或干接点报警信号输出。
(4)主要输出设备:
① 电磁阀。由电磁部件(铁芯、线圈)和阀体组成,利用电磁力带动阀塞来控制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电磁阀有直动式和先导式两种。
100、第1篇 机电工程技术
② 电动调节阀。由电动执行机构和阀体组成,将电信号转换为阀门的开度。电动执行机构输出方式有直行程、角行程和多转式类型,分别同直线移动的调节阀、旋转的 蝶阀、多转的调节阀等配合工作。
③ 电动风阀。由风门驱动器和蝶阀组成,调节风门以达到调节风管的风量和风压。 技术参数有输出力矩、驱动速度、角度调整范围、驱动信号类型等。
3.4.2 智能化系统的线缆和光缆施工技术
1.双绞线敷设要求
(1)线缆敷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外力挤压和损伤; 线缆敷设路由中不得接头。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不应受到 拉 力 。
(2)线缆敷设时应有余量以适应成端、终接、检测和变更,线缆在终接处,预留长 度在工作区信息插座底盒内宜为30~60mm, 电信间宜为0.5~2m, 设备间宜为3~~5m。
(3)非屏蔽和屏蔽4对双绞线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
2.信号线缆敷设要求
(1)信号线缆和电力电缆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 信号线缆与电力电 缆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多芯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6倍。
(2)电源线与信号线、控制线应分别穿管敷设;当低电压供电时,电源线与信号 线、控制线可以同管敷设。
(3)明敷的信号线缆与具有强磁场、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 当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保护管或在金属封闭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3.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核对光缆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
(2)敷设光缆时,其最小动态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 应做好技术处理,可采用自动控制牵引力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在加强芯上, 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牵引速度宜为10~15m/min; 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 光纤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3)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 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 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敷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光缆在配线柜处预留长度应为 3~5m, 楼层配线箱处预留光纤长度应为1.0~1.5m, 配线箱终接时预留长度应不小于 0.5m。
(5)梯架或托盘内垂直敷设光缆,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梯架或 托盘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应进行固定。
(6)光缆敷设后,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 损伤后,再进行接续。光缆敷设完毕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第3章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101
3.4.3 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安装技术
1.建筑监控设备的安装要求
1)施工深化
建筑监控设备安装前应先进行施工深化,施工深化中应做好与建筑给水排水、电气、通风空调、防排烟、防火卷帘和电梯等设备的接口确认,做好与建筑装修效果的配合工作。
(1)应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监控的要求以及监控点数的分布等,确定监控系统 的整体结构,然后进行产品选择。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 准,各系统的设备接口必须相匹配。
(2)需考虑:产品的品牌和生产地、应用实践以及供货渠道和供货周期等信息;产品支持的系统规模及监控距离;产品的网络性能及标准化程度。
例如:每个系统都有支持的常规监控点数限制和监控距离限制。如果超出常规限 制时,部分产品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来进行扩展,同时投资将增加或系统性能有所下降。
(3)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 的国家现行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① 接口技术文件应符合合同要求;接口技术文件应包括接口概述、接口框图、接口位置、接口类型与数量、接口通信协议、数据流向和接口责任边界等内容。
② 接口测试文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测试文件应包括测试链路搭建、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方法、测试内容和测试结果评判等内容。
(4)进口设备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中文译文),还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3)监控设备的安装要求
(1)中央监控设备安装要求
① 中央监控设备外观检查无损伤,型号、规格和接口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平 稳牢固,操作方便,接地可靠。
② 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和连接应正确整齐,做好标识。
③ 控制柜(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柜(台)体离墙应不小于1m。
④ 承重大于600kg/m² 的设备应单独制作设备基座,不应直接安装在抗静电地 板上。
(2)现场控制器安装要求
① 现场控制器是监控系统的中间层,向上连接中央监控设备,向下连接各监控点 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② 现场控制器一般安装在弱电竖井内、冷冻机房、配电房等需监控的机电设备 附近。
(3)主要输入设备安装要求
① 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并远离有强磁场或剧烈振动的场所,而且便于调试和维护。
1 0 2、第 1 篇 机 电 工 程 技 术
② 风管型传感器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进行。
③ 水管型传感器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 行 。
④ 传感器与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小于 3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1Ω,并在现场控制器侧接地。
⑤ 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应有4~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⑥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应水平安装,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⑦ 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择能正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的地方。
(4)主要输出设备安装要求
① 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安装前,应按说明书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进行模拟动作试验和压力试验。阀门外壳上的箭头指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② 电动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检查线圈和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输入信号等是否符合要求,宜进行模拟动作检查。
2.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备安装技术
1)入侵报警系统的设备安装要求
(1)探测器应安装牢固,探测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2)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应该充分注意探测背景的红外辐射情况。应避免安装在 有运动的物体上,不能对着发热体的灯泡、火炉、冰箱散热器、空调器的出风口,且不 能安装在容易振动的物体上,宜安装在墙面或墙角,安装高度通常为2.2~2.7m。
(3)主动红外线探测器安装在室外时,要注意警戒范围内的树叶、纸张等干扰物, 主动红外线探测器应安装在固定的物体上,接收端应避开太阳直射光,避开其他大功率 灯光直射,应顺光方向安装。
(4)探测器配有专用支架,安装时可用塑料胀管和螺钉将支架固定在墙上或顶板 上,然后接线并调整探测器角度。
(5)超声波移动探测器安装时应注意:防范区域要求密封,不随外界因素而晃动, 室内不应有流动空气;墙应有较好的隔声性能;固定安装探测器时应有防盗防拆措施。
(6)振动探测器安装位置应远离电机、水泵和水箱等振动源。振动探测器应注意 安装位置的墙体应为混凝土墙体,如果是二次结构墙,应增加墙体钢板后安装。
(7)报警主机通常安装于监控中心机房内,可壁挂于墙面或摆放于机柜内,24h 均 有人值班。控制器的操作、显示面板应避开阳光直射,机房内无高温、高湿、尘土、腐 蚀气体,不受振动、冲击等影响。主机机箱具有防拆、防短路、短路报警功能。
2)摄像机安装要求
(1)安装前应通电检测,工作应正常,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下,室内安 装高度距地不宜低于2.5m; 室外安装高度距地不宜低于3.5m, 应考虑防雷、防雨措施。
(2)摄像机及其配套装置(镜头、防护罩、支架等)安装应牢固,运转应灵活。
(3)视频线、控制线和电源线外露部分应用软管保护,并不影响云台的转动。
(4)云台的安装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应满足要求。
第3章、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 103
3)出入口控制设备安装要求
(1)各类识读装置的安装高度离地不宜高于1.5m。
(2)感应式读卡机在安装时应注意可感应范围,安装位置不得靠近高频、强磁场、 潮湿、有腐蚀性等恶劣环境。
(3)电控锁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安装应牢固,启闭应灵活。
例如:常用电控锁可分为磁力锁、电插锁、阴极锁、阳极锁等,现场应根据设计 要求及安装环境选择合适设备。
4)对讲设备(可视、非可视)安装要求
(1)对讲主机(门口机)可安装在单元防护门上或墙体主机预埋盒内,对讲主机 操作面板的安装高度离地不宜高于1.5m, 操作面板应面向访客,便于操作。
(2)调整可视对讲主机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于最佳位置,对不具备逆光补偿 的摄像机,宜做环境亮度处理。
(3)对讲分机(用户机)安装位置宜选择在住户室内的内墙上,其安装高度为离地1.4~1.6m。
5)电子巡查设备安装要求
在线巡查或离线巡查的信息采集点(巡查点)的数目应符合设计与使用要求,其安 装高度为离地1.3~1.5m。
6)停车库(场)管理设备安装要求
(1)读卡机与挡车器安装应平整、牢固,读卡机与挡车器的中心间距应符合设计 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
(2)感应线圈埋设位置与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感应线圈至 机箱处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
(3)信号指示器安装。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车 位引导显示器应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与引导。
3.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安装技术
1)综合布线系统的机柜安装要求
(1)机柜数量规划应计算配线设备、网络设备、电源设备及埋线等设施的占用空 间,并考虑设备安装空间冗余和散热需要。
(2)机柜单排安装时,前面净空不应小于1000mm, 后面及机列侧面净空不应小于 800mm; 多排安装时,列间距不应小于1200mm。
(3)机架、配线箱等设备的安装宜采用螺栓固定,设备安装的垂直偏差度不应大 于3mm, 配线架上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面不应脱落及有划痕。在抗震设防地区,设备安装应采取减震措施,并应进行基础抗震加固。
2)信息插座安装要求
(1)暗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应满足防水和抗压要求。
(2)暗装或明装在墙体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高为300mm, 安装在工作台 侧隔板面及临近墙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宜为1.0m。
(3)信息插座光纤模块的底盒深度不应小于60mm。
1 0 4 、第 1 篇 机 电 工 程 技 术
3.4.4 智能化系统的调试和检测
1.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检测的条件与实施
1)系统调试的条件
(1)已编制完成调试方案、设备平面布置图、线路图以及其他技术文件。调试工作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
(2)设备、线路已按设计文件安装完成。通电试运行前应对系统的外部线路进行 检查,检查供电设备的电压、极性、相位等。
2)系统检测的条件
(1)系统检测应在系统试运行合格后进行。
(2)系统检测前应提交的资料:工程技术文件;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和设备开箱检验记录;自检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试运行记录。
3)系统检测实施
(1)依据工程技术文件和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及检测方法编制系统检测方案,检测方案经建设单位或项目监理批准后实施。
(2)按系统检测方案所列检测项目进行检测,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应符合规范 规 定 。
(3)系统检测程序:分项工程 →子分部工程 → 分部工程。
(4)系统检测合格后,填写分项工程检测记录、子分部工程检测记录和分部工程 检测汇总记录。
(5)分项工程检测记录、子分部工程检测记录和分部工程检测汇总记录由检测小组填写,检测负责人做出检测结论,监理(建设)单位的监理工程师(项目专业技术负 责人)签字确认。
2. 建筑智能化工程调试检测
1)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检测
(1)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设备及器材进场验收,还应检查国家广播电 视总局或有资质检测机构颁发的有效认证标识。
(2)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的测试点规定:
① 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小于1000时,测试点不得少于2个;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 大于1000时,每1000点应选取2~3个测试点。
②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 或同轴传输的双向数字电视系统,主观评价的测 试点数应符合以上规定,客观测试点的数量不应少于系统输出端口数量5%,测试点 数不应少于20个。
③ 测试点应至少有一个位于系统中主干线的最后一个分配放大器之后的点。
2)公共广播系统检测
(1)公共广播系统检测时,应打开广播分区的全部广播扬声器,测量点宜均匀布 置 。
(2)紧急广播中包括火灾应急广播功能时还应检测的内容包括:紧急广播具有最高级别的优先权;紧急广播向相关广播区域播放警示信号、警报语声或实时指挥语声的
第3章、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 105
响应时间;音量自动调节功能。
(3)检测公共广播系统的声场不均匀度、漏出声衰减及系统设备信噪比符合设计要 求 。
(4)检查公共广播系统的扬声器位置,应分布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3)综合布线系统检测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应包括电缆系统和光缆系统的性能测试,且电缆系统测试项目 应根据布线信道或链路的设计等级和布线系统的类别要求确定。
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调试检测
(1)产品检查
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安全防范产品应检查产品的认证证书或检测报告。
(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检测
子系统功能应按设计要求逐项检测。摄像机、探测器、出入口识读设备、电子巡查信息识读器等设备抽检的数量不应低20%,且不应少于3台,数量少于3台时应 全部检测。
(3)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检测内容
监控图像、报警信息及其他信息记录的质量和保存时间。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 应急响应系统的联动、报警信号的输出接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对监控中 心控制命令的响应准确性和实时性。
(4)报警系统调试检测
① 报警系统检查及调试系统所采用探测器的探测范围、灵敏度、误报警、漏报警、 报警状态后的恢复、防拆保护等功能与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 检查控制器的本地、异地报警、防破坏报警、布撤防、报警优先、自检及显示 等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 检查紧急报警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应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检测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有无防范盲区。安全防范设备的运 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探测器的盲区检测,防拆报警功能检测,信号线开路和短路报警 功能检测,电源线被剪报警功能检测,各防范子系统之间的报警联动等是否达到安全防 范的要求。
(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调试检测
① 检查及调试摄像机的监控范围、聚焦、环境照度与抗逆光效果等,使图像清晰 度、灰度等级达到系统设计要求。
② 检查并调整对云台、镜头等的遥控功能,排除遥控延迟和机械冲击等不良现象, 使监视范围达到设计要求。
③ 检查并调整视频切换控制主机的操作程序、图像切换、字符叠加等功能,保证 工作正常,满足设计要求。
④ 检查与调试监视图像与回放图像的质量,在正常工作照明环境条件下,监视图 像质量不应低于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或至少能辨别人的面部特征。
⑤ 当系统具有报警联动功能时,应检查与调试自动开启摄像机电源、自动切换音 视频到指定监视器、自动实时录像等功能。
1 0 6 、第 1 篇 机 电 工 程 技 术
⑥ 系统应叠加摄像时间、摄像机位置(含电梯、楼层显示)的标识符,并显示稳 定。当系统需要灯光联动时,应检查灯光打开后图像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例如:摄像机的系统功能检测、图像质量检测、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检测、监 控图像的记录和保存时间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等。
(6)出入口控制系统调试检测
① 对读卡机在使用不同类型的卡时,调试其开门、关门、提示、统计等判别与处 理功能。
② 调试出入口控制系统与报警、电子巡查等系统间的联动与集成功能。
③ 对采用各种生物识别技术装置(如指纹、掌形、视网膜、声控及其复合技术) 的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调试,应按系统设计文件及产品说明书进行。
(7)访客(可视)对讲系统调试检测
检查与调试系统的选呼、通话、电控开锁、紧急呼叫等功能。对具有报警功能的 复合型对讲系统,还应检查与调试安装的探测器、各种前端设备的警戒功能,并检查布 防、撤防及报警信号畅通等功能。
(8)电子巡查系统调试检测
① 检查在线式信息采集点读值的可靠性、实时巡查与预置巡查的一致性,并查看 记录、存储信息以及在发生不到位时的即时报警功能。
② 检查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确保信息钮的信息正确,数据的采集、统计、打印
等功能正常。
例如:按预先设定的巡查路线,正确记录保安人员巡查活动(时间、路线、班次 等)状态。对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检查当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即时报警功能。
(9)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调试检测
要求按系统设计,检查与调试系统车位显示、行车指示、入口处出票与出口处验 票、计费与收费显示、车牌或车型识别以及意外情况发生时向外报警等功能。
(10)系统集成方式的调试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各子系统应先独立调试检测、运行;当采用系统集成方式工 作时,应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设备的技术说明书、操作手册,检查和调试统一的通信平台 和管理软件后,再将监控中心设备与各子系统设备联网,进行系统总调,并模拟实施监 控中心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显示与记录各子系统运行状况及处理报警信息数据 等功能。
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调试检测
(1)变配电系统调试检测
电源及主供电回路电流值显示、电压值显示、功率因数测量、电能计量等。变压 器和高、低压开关运行状况及故障(超温)报警。应急发电机组供电电流、电压及频率 和储油罐液位监视,故障报警。不间断电源工作状态、蓄电池组及充电设备工作状态 检测。
(2)锅炉机组调试检测
锅炉出口热水温度、压力、流量、热源系统功能检测,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
(3)冷冻和冷却水系统调试检测
一
第3章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107
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电动阀门和冷却塔功能检测。
(4)通风空调设备系统调试检测
对风阀的自动调节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以及送风风量的大小。对水阀的自动调 节来控制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达到设定值。对加湿阀的自动调节来控制送风相对湿度 (回风相对湿度)达到设定值。对过滤网的压差开关报警信号来判断是否需要清洗或更 换过滤网。监控风机故障报警及相应的安全联锁控制,电气联锁以及防冻联锁控制等。
(5)公共照明控制系统调试检测
按照明回路总数的10%抽检,数量不应少于10路,总数少于10路时应全部检测。 不同区域的照明设备应分别进行开、关控制;利用计算机对公共照明开、关进行监视, 满足必要的照明要求。
例如:以光照度、时间等为控制依据对公共照明设备(场景照明、景观照明、走廊 照明)进行监控检测。
(6)给水排水系统调试检测
给水和中水监控系统应全部检测。排水监控系统应抽检50%,且不得少于5套, 总数少于5套时应全部检测。
例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中水系统液位、压力参数及水泵运行状态检测;自动调节水泵转速;水泵投运切换;故障报警及保护。
(7)电梯和自动扶梯监测系统
检测启停、上下行、位置、故障等运行状态显示功能。
(8)能耗监测系统检测
检测能耗数据的显示、记录、统计、汇总及趋势分析等功能。
课程总结
1、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