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6-30 09:18 1
本文共计30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3分钟。
文 | 青茶
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生大考,每年牵动千万家庭的命运。
考场上,考生奋笔疾书,拼尽全力去争夺那扇通往更高人生舞台的门。
但你有没有想过,摆在他们面前的这张“白纸黑字”,究竟从哪里来?是谁出题?谁印刷?谁运送?谁保管?
出乎意料的是,这张关乎千万人命运的高考试卷,竟是在“监狱”中完成印刷的!
这不是传说,也不是夸张,而是真实写进国家文件的“绝密级操作”。
高考试卷为何交由监狱印刷?国家级保密操作背后藏着怎样的用心良苦?
每年高考来临前,有一群人会在公众视线中悄然“消失”。
他们不是明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承担命题重任的专家。
这些人从全国各地的重点高校、重点中学抽调而来,进入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离的封闭区域开始命题工作,业内称为“入闱命题”。
所谓“入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闭门造车,而是一套极其严苛的全封闭管理机制。
一旦进入“闱区”,这些命题专家的手机、智能手表等一切具备通讯功能的设备都必须上交。
通讯只保留一部固定电话,且全程监听。
信号屏蔽系统、红外线摄像监控、双人双岗守卫——这一切配置,让这个区域俨然成了一个高规格的国家保密基地。
他们要经历严格的保密培训、背景审查与身份复核,签署数份国家级保密协议。
即使在命题过程中遇到亲人病重、孩子出事等家庭紧急情况,也不能擅自离开一步。
因为,这里产生的每一道题目,都是“国家绝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严格保护。
命题流程也堪称“工业级精细”。
题目撰写初稿之后,需要经过多轮试做与审核,并逐一与市场上所有教辅资料比对,确保不出现重复、雷同或泄露风险。
即便只是有点“相似”,也要全部作废、重新编写。
整个过程常常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命题完成后,专家仍不得离开“闱区”,而是要继续驻守,直到全国高考正式结束。
这不仅是对责任的承担,更是对公平的守护。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些专家即使离开“闱区”后,仍需履行三年不得参与任何辅导资料、教辅出版物编写的承诺,防止间接泄题。
从命题开始,公平与保密就已经开始并行。
而下一道更严峻的考验——印刷环节,即将在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展开。
很多人听到“高考试卷在监狱印刷”第一反应可能是震惊,甚至觉得匪夷所思:怎么能让罪犯碰触国家级考试文件?
但事实恰恰相反:不是监狱“降档”了试卷,而是试卷的保密级别高到,只有监狱这种物理隔绝、封闭彻底的环境才能承担这项任务。
根据教育部与国家保密局相关文件,印制高考试卷的机构,必须持有“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甲级资质”,全国符合这一标准的单位屈指可数,而一些配套设施完备、安保体系先进的监狱印刷厂就在其列。
这些地方不仅具备独立的供电系统、水源系统和物理隔离区域,还配备了全天候视频监控、红外感应、专人审查机制,以及无死角的信息屏蔽体系。
这些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并非“犯人”,而是通过严格政审和技能筛选的专岗技工,他们常年承担机密文件、护照、军用文书等高敏文件的印刷任务。
工作期间,他们与外界完全隔离,手机等电子设备一律上交,工作区域全面启用信号屏蔽器,任何通讯尝试都无法实现。
印刷流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被标准化与编号化。
印刷设备有编号、纸张有登记、成卷有批次,哪怕多出一页纸,都能精准定位到具体人员、时间段与设备编号。
更为严苛的是“废纸管理”:所有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纸、残卷、印刷布、清洗布、甚至工作人员吃饭留下的餐余垃圾,统统不能流出工厂一步。
它们将被专人收集、粉碎、密封,随后在当日由押运车送往专用焚化炉处理,杜绝一切外泄可能。
卷子每印完一批,必须接受来自教育部门与保密机构的“双重审核”。
成卷数据会被封入多重保险柜,入仓前需张贴封条、记录时间、核实编号。
这些保管仓库通常设置三道门禁系统,钥匙与密码分别掌握在不同部门人员手中,单人永远无法开启。
正是这种“军事化”级别的印刷与监管流程,才确保了高考试卷在最关键的“物化阶段”不发生任何意外。
监狱,不是试卷的“降级场所”,而是它们最安全的“防火墙”。
试卷印好后,并不会马上送往各地考点,而是进入一场堪比“国宝押运”的秘密任务——专车押运系统。
在这场调动中,参与单位不仅包括教育系统,还有公安、武警、交通、邮政、保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操作。
每一批试卷都由封箱后的“密封箱”封存,封条带有编号与定位记录。
押运任务由受过特别培训的武警或公安人员三人一组执行,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安检与路线训练。
车队在统一时间发车,任何车辆中途停靠、离队、超速、信号中断,都会立即触发后台预警机制。
从2022年开始,全国高考试卷押运工作大规模接入北斗全球定位系统。
每一辆押运车都连接至教育部、保密局双平台系统,实时回传位置、速度、方向等数据。
试卷押送过程中设有“虚拟检查站”,车辆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打卡通过,任何异常均会触发报警。
车队抵达后,试卷不会立即被使用,而是先存放在省级保密室。
保密室建于二楼以上的混凝土防火结构中,配有双重加密门锁、生物识别系统、红外报警与全天候视频监控。
出入管理采用“人证双验”,密钥与密码分别保管,必须两人共同操作才能开启试卷室。
在保密库中,试卷继续“沉睡”七天,直到考试当天凌晨由专人带队送往各考点。
这个阶段依然维持全程视频记录与北斗定位,同时配备现场护送人员,确保每一份试卷在送达前都不可能提前接触。
考点收到试卷后,将由主考老师验封签字,并统一在考试铃声响起前发放给监考老师与考生。
整个流程从出题到落地,用“秒级控制”都不为过。这不是押运试卷,而是在押运一个民族的未来。
考生们坐在教室里写题的那一刻,并不知道这张白纸黑字,是经过了多少重门、多少次扫检、多少人轮守,才毫发无损地来到他们面前。
高考,是无数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大通道。而正是因为其公平性,它才拥有举国信任。
为了守住这份信任,国家从制度设计到执行细节,倾尽全力,将“保密”做到极致,从命题封闭、监狱印卷、武警押送、北斗追踪,再到全链条封存和解封,每一个环节都滴水不漏,不容闪失。
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张试卷而已,但对国家而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是捍卫“寒门亦可出贵子”的最后阵地。
这份用心,不只体现在制度流程里,更写进了亿万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这也许就是国家的良苦用心:哪怕你身处乡野,如果你感觉自己肯努力,那份属于你的试卷,就一定会在考场上,准时而神圣地出现在你眼前。
参考资料:
高考试卷是在监狱印刷的?揭秘!.人民网.2023-06-07
揭秘!高考试卷是在监狱里印刷的?它经历了什么?.广东科普.2022-06-07
高考试卷为什么是绝密?.永登县妇女联合会.2024-06-05
揭秘!高考试卷到考生手上前,经历了什么?.南方网.2022-06-28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