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剥茧教育 2025-08-13 09:46 4
本文共计160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钟。
文 | 百川
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就借用这首诗,聊一聊国内历史上的六件影响千年的经典往事。
这前两件事,发生在距今天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有“春秋五霸”之说,其中晋文公和楚庄王的经历,最为传奇。晋文公就是公子重耳,他经过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继位时已经是62岁的老人了。成语“退避三舍”和清明节的由来都与他相关。
而楚庄王呢?与他相关的成语,就是“一鸣惊人”。楚庄王即位后,执政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无所事事,大臣们都为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
一天,大臣伍参请楚庄王猜了一个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其实这三年,楚庄王并非糊涂虫,而是在深入观察,暗中谋划。此后,他通过整顿内政、加强外事等措施,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在国内古代名篇《千字文》之中,对于这两件事的描述是“晋楚更霸”,直译为“晋国楚国轮称霸”。
下两个故事是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直译为“假途灭虢晋国智,践土诸侯组联盟。”讲的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故事。 “假途灭虢”是一个成语,也是三十六计之一。说晋献公指挥晋军,向虞国借路灭了虢国后又顺道灭了虞国。在此过程中,虞国谋士宫之奇,看出了晋献公的阴谋,苦谏虞侯不要答应,并说出了“唇亡齿寒”一词,但虞侯贪礼忘义没有听从,结果落得国破家亡。
“践土会盟”说的是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重耳,通过著名的“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后,当时还是周朝为正统的周襄王,亲自到位于今河南原阳西南的践土去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路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晋文公由此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春秋霸主。
还有两个故事“何遵约法,韩弊烦刑。”直译为“萧何遵奉简律法,韩非惨死己苛刑。”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功臣,他与刘邦情同手足,两人一同起事于沛县,共同奋斗创立大汉王朝。
萧何是汉朝的大管家,刘邦称赞他:“镇国家、抚百姓,我不比萧何。”萧何替国家招揽人才,如月下追韩信。他给后代建章立制,如萧规曹随。萧何位列国内历史十大名相第三位。
再来讲“韩弊烦刑”。韩非是战国七雄之一的位于今河南的韩国人。他是韩国君主的公子,是荀子的学生,是法家学派的创立者。法家学派主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正是韩非的这个思想,使他备受秦始皇的赏识。但遭到他的同门师兄李斯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成为作茧自缚的冤魂。
最后两个故事是“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直译为“白起王翦用兵神,廉颇李牧军最精。声威远扬北沙漠,千古留传照汗青。”
白起,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襄王的得力大将。他的主要战绩就是在长平之战中,打败了纸上谈兵的赵国将领赵括,并将投降兵将40万人全部活埋。此战是国内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最残忍的围歼战。
王翦,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两国;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王翦还是书圣王羲之的先祖。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以“负荆请罪”闻名于世。然而良臣择主而侍,他的命运与赵国的灭亡紧紧相连,最终落得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报国无门的尴尬境地。
李牧,是继廉颇之后赵国的又一员猛将。他在抵抗王翦率领的秦军攻赵中,屡建奇功,二人可谓将遇良才。 王翦使用反间计,买通赵王身边近侍郭开,诬陷李牧谋反,昏庸的赵王信以为真,设计逮捕李牧并杀害。李牧死后仅三个月,王翦的秦军即长驱直入,攻陷赵国都城,俘虏了赵王,赵国就此灭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读史真的是一件好事,过眼云烟中,往事越千年,是非成败,任思绪万千。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