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道

教育知道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道 >

一个师有多少人(在民国,军阀养活一个师需要多少钱)

剥茧教育 2025-08-30 09:29 7


本文共计148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分钟。

军阀也有穷日子?张作霖、蒋介石这种“有头有脸”的人物,钱还真没你想的那么多。提起他们手里的家底,八卦都能聊三天,可真把过日子的细账摊出来,你才知道钱柜子里有多少空当。

一个师有多少人(在民国,军阀养活一个师需要多少钱)

1912年,辛亥革命算是把旧的天下给翻了个底朝天。新牌子“中华民国”刚挂上,全国却又乱做一锅粥。军阀们你端枪我摆阵,谁也不肯安分守家。老百姓的日子?没人管,官路塌了没人修,地头荒了没人问。

其实,说军阀们辛苦奔波,还是被钱逼的。你以为东北王张作霖是个“财神”,走到哪都能撒出一把银元?他家是不穷,张学良也曾提过,五六千万肯定有。但这钱,真没法花得那么痛快。别的不说,光养兵吃马,钱跟水一下子就淌出去。

有意思的是,世人都以为军阀们过得富得流油,其实张作霖在1928年被炸之前,也不过是账上亮眼。成都那会儿有份报纸算过账,张作霖大约有五千万现金,已经够戳坏钱包了。可你要是拿70多个军阀总共的财产一算,就发现其实分摊下来,人人才分了800万出头。眼看是“巨富”,哪知道锅里都在见底。

问题是,除了养兵,还得养那些贪官蠹役。士兵的薪饷、军服、口粮、药材,事无巨细。川军1915年,一个师一年就耗掉80万银元——还不是最高的。滇军后来趾高气昂地直接把预算抬到120万。官兵们自己账上都盯着,哪里还顾得上乡村基建?战事一忙,民生就得靠边站。

蒋介石也逃不掉这张“欠条”。抗战没开打前,他常常因为军费发愁,打电话找宋美龄求救。宋家人都被他磨得够呛——他不每回都能从宋子文那儿捞出钱,时间长了,大舅子也翻脸。宋美龄只得托家里的首饰房子去“走动”,帮丈夫磨下一条生路。“北伐成功,一半归宋美龄。”蒋在日记里都说了。

风头正劲的国军,外表看起来神气。军官薪水不低,几十上百大洋,甚至手腕上都挂德国产手表。但钱的出处,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的。军队每个月耗的钱多得吓人,一个中央军师就能花掉百万。嫡系士兵待遇优厚,七八块一个月,冬天有新衣,脚下有胶鞋。杂牌军呢?两三块算高的,多数得自己打草鞋,吃饭也是一天一顿能不能饱。

军队预算里看不到的,是那些糟心的“蝇头小利”。副官贪上一点,后勤多抄几升米,一年下来坑的钱就不可计数。别看杂牌军便宜,人头多了,账目堆起来也不见底。

蒋介石的一生,可以说都在和“没钱”作斗争。解放战争时,他还和美国签了个《中美商约》,为了换点贷款。条约的内容,多少有点让人无奈——美国舰机可以随意出入,国内让权于人,只为能有钱维持年头的战事。后来蒋逃到台湾,也把这条约背了过去。

最荒唐的是,没钱怎么办?印钱呗。钞票越发越多,老百姓的生活反倒一地鸡毛。美联社那会儿用个比喻:1940年100元法币买头牛,到47年连个鸡蛋都难买。北大教授裴文中当年工资八百多万,一个月只能买4袋面粉,五口之家还得省着吃。钱多得成了空头数字,好笑又好哭。

有些人说,当年“建设什么的,不如藏钱”。你能怪吗?刚盖的桥、刚修的路,没两天炮弹炸没了,钱全成了风烛灰。话又说回来,有钱的军阀真有心思搞基建么?大多数还是想着怎么稳自己老窝。

日子总归是熬到了头。解放战争才四年,局势一转,蒋介石那些花花车马、军饷债款,都成了过去。新国内起来后,基建一下子风生水起,铁轨、医院、学校,什么都讲究“扎实做活”。这里头的投入,比任何一个军阀时代都要讲排场,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这才算过了好日子。

有时想,军阀那一茬,算是国内历史里最不安生的一页。家财万贯也是虚的,过日子靠的是胆量和运气。张作霖的五千万,不知有多少换成了马蹄下的尘土。蒋介石的借款和钞票,只为背个历史包袱。

故事说到这儿,也留些悬念。钱这东西,到底是救命符,还是无底洞?那些大人物、那些决定国内命运的人,他们在钱柜子前停留的时间,最终能换来什么? 也许 得靠后人慢慢去算。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